每一天都是新的,都是恩典。


Tuesday, May 24, 2011

品格更重要

那天和朋友一起吃饭,金睿戴着刚买不久的黑眼镜。朋友和他开玩笑说,“我戴也很美丽,你给我啦。”

金睿说:“不可以,我很喜欢。我带你去买,一副22令吉90仙而已。”

“好,我要两副。”

“两副……45令吉80仙。”

“那么,我给你46令吉,你帮我买。要找多少钱呢?

20仙。”

“如果我给你50令吉呢?”

“嗯……4令吉20仙。”

“很快哦,很好!”


听到朋友赞赏他的数学才能,我这妈妈听了,心里很乐。我们父母会因为孩子的好成绩而沾沾自喜。甚至,我们为了“提拨”他们,有是会不知觉作出了“拔苗助长”的行为!


金睿今年六岁,四五岁的时候就显露了数学、逻辑、英语的天分。他五岁的时候,我没有送他到幼儿园,而想让他到home schooling(家庭学校)中心早读,心想,或许他可以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进大学!感谢神,还好中心没有收五岁的孩童。


《幸福家庭力量大》作者李曼(Kevin Leman)博士说的:“如果你很重视孩子的成绩,所以想要让他早读,那么,你很可能是帮倒忙。不论是从社交层面或情绪层面来看,孩子很可能都还没准备好。”他提醒,这样决定所造成的影响,通常不是马上看得出来的。“到了中学,孩子的身体外观开始起变化,才会看得出来……尤其是对男孩子。”他认为:“给儿子多一年的时间,让他的身体再成熟些,到了青春期,他会更有自信,尤其是对那些喜欢运动的男孩,这一年太重要了。”这一些,在我打算让金睿早读的时候,是完全没有考虑到的!更准确来说,是我做妈妈完全不了解的!


李曼博士说,与其急着把孩子送进学校,还不如把他留在家里,爱他、陪他玩,等到孩子到达入学年龄才让他上学去。的确,学校里的学习很重要,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孩子社交层面和情绪层面的成长。他们都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!让我们的孩子享受童年,别催着他们长大吧!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,不辜负神的交托,因为“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。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。”(诗1273

刊登于《南钟》2011年3-4月

Sunday, May 15, 2011

给孩子最好的

从工作退下来后,孩子成了生活的重心。当金睿开始上幼儿园、学画画、上华语课等活动后,我们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,载送时间越来越可观!终于,我们都累倒了,于是渐渐地减少活动。过了一阵子,我又开始担心,不参加额外的活动,会不会因此抹杀了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机?结果,休息几个月后,我又开始为金睿物色画画老师,又想安排一些活动。这次找住家附近的。询问后,在还没有做任何决定前,阅读了《幸福家庭力量大》这本书。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提醒,我决定缓一缓所有的计划。


书中提到查理的妈妈总是想给查理最好的,她为孩子找到一位优秀的小提琴老师,希望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情、激发孩子的潜力。除外,她还为查理安排许多别的活动。“查理很喜欢拉小提琴,却很讨厌妈妈对他的期待。只要她批评他琴艺欠佳,他就会抗议:‘妈,我只是想拉小提琴’。”咦,这不是我对孩子的态度吗?金睿和其他孩子一样,喜欢画画。于是让他学画画,然后对他的表现有许多的期待!除外,我打算安排游泳课、音乐课等活动,就像书里头查理的妈妈一样!


今天许多家庭只养育一两个儿女,因此我们对孩子,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会有过分的期许。天下父母心,总是希望儿女成才,得到最好的:最好的学校、老师、住宅区……我何尝不是一样呢?我想让金睿书画琴艺样样精通!但是阅读这本书后,有如当头一棒,我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想法了。圣经说:“教导孩子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。”(箴226)我似乎渐渐地偏离了要道,以成绩、表现来主导教导的重点!圣经也没有要我们孩子成为十项全能的孩子,也没有要他每天的时间充实着各样的活动!


作者李曼(Kevin Leman)博士说的,就算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,为孩子安排各样的活动,也未必能给孩子最好的。我同意这样的说法,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努力,我们会受时间、体力、经济上等等的限制。什么是最好的?李曼博士说,对孩子最好的,不是让他学这学那的,“而是为孩子奠立安全感及稳定感的基础——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,待在家里陪伴家人”……“如今我们努力帮孩子‘向前冲啊’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成长激素:在这来去匆匆的世界,那份来自家庭从容不迫的爱,以及满有恩慈的关注。”对!我几乎将最重要的放在一旁,牺牲了很多我们可以从容相处的时间,来去匆匆忙着次要的。那段忙着载送孩子学画画、学华语的日子,我不就常常为了赶上课时间,不断催促金睿,有时还会有不愉快的情绪。李曼博士说,“急急忙忙”的爱,并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爱!他还说:“如果你的孩子觉得他只是‘照表操课’,或者,如果他觉得自己总是在打乱你的计划,将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,‘爱’绝对不会是他心里最先浮现脑海的。”


将来孩子童年生活的记忆会是什么?让我们一起努力,为孩子奠立安全感及稳定感的基础,让他们感受那份来自家庭从容不迫的爱,以及满有恩慈的关注吧!

(刊登于南钟2011年1-2月)